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船厂……
江南百废待兴,欣欣向荣,难道要戛然而止吗?
“李大人,你就这么确定,我军必败无疑吗?”
朱和垚笑着问道。
满清大军可能南下,他虽然也是压力山大,但他是一个军人,最多慷慨就义,不存在惧怕一说。
“大人,战事凶险,来不得半点侥幸。满清以倾国之兵,对我江南一旅,敌众我寡,强弱立判!”
李之芳道。
“以往还有吴三桂牵扯大部清军,如今是我军独力应付清军。我军虽骁勇,但毕竟兵寡将少,与满清大军交锋,胜算不大,恐怕只能固守。”
黄宗羲虽对战事不乐观,但认为义军还有固守的实力。m.trip118.com
“诸位,以诸位之见,可有对付清军的良策?”
朱和垚看着江面上的义军战船问道。
光在江面上巡逻,是不是太保守,太浪费了些?
“大人,满清之行此离间之计,是为了夺回江南,恢复漕运。台湾、福建与浙江唇亡齿寒,满清又岂能如此顺畅?下官愿南下,一让耿精忠固守,不得掣肘;二使台湾郑氏与耿精忠罢战,郑氏大军北上,驻扎于崇明通州一线,以为我军侧翼。”
屈大均思虑着说道。
顾炎武与黄宗羲都是点头,郑氏大军增援,至少可以掣肘数万清军兵力,缓解南京压力。
“满清之所以行此计,乃是揣摩人心。南京打的是反清复明,吴三桂自立周王,满清正是凭借此分化离间。如今之计,不如派出使者,向吴三桂示弱,改奉吴三桂为主。如此一来,吴三桂骑虎难下,满清大军来攻,吴三桂碍于大义,不得不会发兵来救。”
李之芳看着朱和垚,小心翼翼说道。
众人都是意动,纷纷看向了朱和垚。
吴三桂引清兵入关,又杀了永历帝父子,与大明皇室隔阂甚深。南京已经“反清复明”,难道又要吃回头草,追随吴周吗?
“吴三桂……不……”
摇摇头,朱和垚看着远方,反问道:
“改旗易帜,吴三桂就会前来救援吗?”
众人皆是沉默。
向吴三桂俯首称臣,对方一旦要派兵进入南京,进入江南,义军又如何抉择?
“自我军破了南京城,之所以能得民心,安抚军民,募兵练兵,反清复明乃是根本,与吴三桂决裂,也是早晚之事。诸位想过没有,即便是我军一直奉吴三桂为主,满清大军来攻,他会救援吗?他有这个能力吗?”
朱和垚的话语听在耳中,众人都是低头沉思。
吴三桂起兵三四年,一直在长沙岳州与清军交战,没有突破长江南岸一步,更没有东进江南半步。吴三桂的兵力,也由此可见一斑。
即便南京一直以来奉吴三桂为主,满清大军南下,吴军就会增援吗?
“最重要的一点,诸位可能都忘了。”
朱和垚眉毛微微一扬,朗声说道。
“江南是清廷赋税重地,我军占了江南,断了漕运,等同断了满清的口粮,其又岂能不前来攻打?自始至终,我也没有想过靠
第21章 阳谋?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