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二十六章 陆军装备 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  势,而且其独特的造型布局可谓空前绝后,也算是谱写了毛瑟一代名枪的经典之作。

  但作为中国人,对毛瑟手|枪的绵绵情意却永远难以抹却,因为是毛瑟军用手|枪伴随中国抗日军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峥嵘岁月,它不再是一支没有生命的武器,而是寄托了国人精神的历史见证。

  后世抗战神剧中几乎都有盒子炮的身影,而一些用枪高手把盒子炮演绎的淋漓至尽,双枪齐发,不断开火,那潇洒自如的动作深入人心。所以,盒子炮这款手枪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。即使它不是最先进的手枪,但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,它是一把非常好的枪支。

  当然,孙浩也列外,虽然还有很多种手|枪比驳壳枪性|能好,但孙浩对盒子炮也是非常喜爱,远超过其他手枪。所以,孙浩选择驳壳枪也就不足为奇。

  机枪则选着德国著名的mg-42通用机枪,这机枪的性|能绝对是杠杠的,在二战中杀人无数,关键是这机枪的子弹跟98k自动步枪的子弹是通用的,这就可以减少后勤部队的运输压力。

  后世的历史学家分析,十一国联军侵华时,历史学家说大清的武器性|能甚至超过联军的平均水平,只是因为各部队的枪支弹药口径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后勤相当混乱,甚至一个镇的兵力里面会有几种口径的枪支。所以,孙浩不想让自己的部队出现这样的情况,尽量统一口径。

  mg42为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且就役,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.92毫米子弹的武器作为开发依据,并且准备取代mg34通用机枪,不过最后是两款机枪一起沿用到战争结束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射速极快,被称为“希特勒的电锯”。

  mg42式7.92毫米通用机枪原称mg34/41机枪。1943年的突尼斯会战德军首次装备该枪,命名为mg42通用机枪,格鲁诺博士的主要贡献是大量采用冲铆件,大大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,二战结束时,该枪已生产120多万挺。50年代,联邦德国将该机枪改进成使用北约7.62x51毫米枪弹,并重新命名为mg1式。该型号与原型不同之处只是枪机结构和供弹机构做了些改变。18小说

  不过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部队的时候,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看来,这实为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,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。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,内容都是同样的:德国已经不行了,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,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。

  不过,当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,却是大吃一惊。他们清楚地知道,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,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。在后来的实战中,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。

 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,还是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;是北非炎热的沙漠,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,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,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。美国兵称mg42为“希特勒的电锯”,也有人恶毒粗鄙地形容mg42是“希特勒的拉链”。

  连德国兵也称它为“希特勒的锯子”或“骨锯”。苏联兵比较朴实,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“亚麻布剪刀”。英国兵就以mg42材料的制造产地“史潘朵”为名称之。

  mg42这款由德国制造的、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,那些到处不可一世、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却被它搞得意志消沉、无心恋战、士气低下,视其为“步兵的噩梦”。它就是被轻武器评论家用三个最高级的形容词词组:“最短的时间,最低的成本,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”。

  盟军士兵对于mg42最为刻骨的印象,就是它的枪声,mg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,最高1500发,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,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,mg42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勃朗宁机枪的“哒哒哒”声,而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“嗤嗤嗤”声(声音有点像美军的m134重机枪),也有盟军士兵形容象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声音,新兵对此还没有什么。

  盟军的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,对于他们来说,这个声音就是死神的声音,因为mg42的高射速,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,就可以射出12到15发子弹,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击,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,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,实战中,mg42因为其高射速,不但对付小股目标游刃有余,对付集团目标的也是非常有效的。

  口径——7.92毫米,初速——755米/秒,理论射速——1200-1500发/分

  自动方式——枪管短后坐式,闭锁方式——中间零件(滚柱

第二十六章 陆军装备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