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市火车站和民窑遗址博物馆,西边紧邻昌江河;
与浙江路平行的另一条马路,就是御窑厂所在珠山路,珠山路东西方向是人民广场和御窑厂,珠山路和浙江路一上一下,仿佛代表着过去和现在。从御窑遗址到民窑遗址,从中斗富弄、麻石弄,到戴家弄、刘家弄,这些里弄因瓷而生,浓厚的瓷文化在这里延根续脉。
浙江路属在的地区,曾经是杂乱无章、犄角旮旯的杨家坞社区,到处是菜地、土坯房、瓷厂和作坊。齐雅辉以前的陶瓷考古研究所,也在这条路上。
如今的浙江路商户林立,酒店、餐馆、ktv的生意火爆,店门口停满了私家轿车。
八斤边吃边劝起我来:
“曹哥,我姐去了上海,你要不要去?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强,我姐肯定能帮到你。”
我沉默不语,和芳姐不一样,还没洒脱到毅然决然、远走他乡的魄力,我父母在景市,齐妙也在景市。
“还是放不下齐妙?得了,你跟我一起来瓷厂,高桥把瓷厂管理的挺好的。”
八斤不开哪壶提哪壶,让我去高桥的瓷厂打工,寄人篱下,无异于杀人诛心。
“曹哥,死要面子,活受罪!能把钞票赚进自己的口袋,比什么面子都重要!”
“管他黑猫白猫,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。高桥能带领瓷厂赚钱,他就是好猫。”
“最后一点,你在瓷厂,还能见到你念念不忘的齐妙。”
“齐妙也在瓷厂?”我终于开了口,八斤添油加醋道。
“可不,齐妙不是想去法国留学嘛,她有事没事,就来我们瓷厂,向高桥讨教外语,学习陶瓷。”
跟我见面说没有时间,说要冷静冷静。原来,这都是齐妙的藉口。
“告诉你吧,齐妙现在还有个洋名字,hélène伊莲,听说是高桥帮她取的法国名字。”
我感到越来越气,也越来越无力;或许现在,不是我去怀疑齐妙,或者恨她的时候。
“我知道了,瓷厂还做仿古吗?”
八斤来了兴趣,给我夹了一块肥厚的红烧肉。
“你终于想通了?虽说瓷厂换了老板,但变化也没那么大,仿古还在做,你要来大家肯定欢迎。”
“名字没有变吧。”我将红烧肉夹回给了八斤,心里想着事,口中无味。
八斤也不客气,一口嚼起红烧肉,也不管嘴里的油滴在桌上。
“你放心!即使齐妙改了名,咋们的瓷厂也不能改。”
原来这个世界,缺了谁都能照常运转,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。以前风光无限的我,就像车轮下的小石子,成了他人前进的垫脚石。
临近世博会,在长景瓷厂里,工人们都在各自忙碌着。齐妙正在小心翼翼地查看刚刚烧制出来的瓷器,那是一副筷子,一副已经被烧弯的筷子,显然不合格。
齐妙想过制作几款精致的咖具和茶具,在世博会省城的展示馆展示,但转念又想,上海这座城市,商业发达,人才济济,并不缺精美的咖具和茶具;而作为中国文化最古老象征之一的筷子,却不常见。这是崭露头角的良机。
筷子的历史与汉字的历史几乎一样悠长,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哲学。而陶瓷,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符号,是千年不变的中国“名片”。市面上有很多的木筷、塑料筷、金筷、银筷、合金筷、树脂筷,陶瓷做成筷子却很少见,偶尔出现一些,都无法入齐妙的眼睛。18小说
有句老话叫“
第18章 完美教授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