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可寻了。
因此,我会将故事简略的描述。
1.郑庄公的计谋
春秋时期,郑武公与武姜生了两个孩子。
一个是郑庄公,一个是共段叔。
郑庄公后来继位,而其母武姜不满,想要共段叔获得更多的利益,于是向郑庄公索要城池“制”这个地方。
郑庄公在这时道:“‘制’太过险要,您换个地方我都能答应你。”
武姜与共段叔大喜,贪婪的要了都邑:“京”。
……
至此,郑庄公计谋已成。
……
2.稳操胜券,郑庄公。
共段书得“京”城后,招兵买马,扩建都邑,制造兵器。
这时,郑庄公身边的人就对他说:
“一国之中的都邑如此建设,将来会危害到您的地位,会成为国家的祸害,现在‘京’发展成这个样子,您将来怎么控制他呢?他们哪有满足的时候?不要让他们的势力蔓延出去,不然您就很难对付了!蔓延开的杂草都很难处理,更何况是您的弟弟呢?”
郑庄公什么都没有做。
微微一笑道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子姑待之。”
后来共段叔又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到了其他地方,疯狂扩张。
身旁的人又对郑庄公说:“您快点动手吧!他的地盘扩张的越来越大了!再不动手就迟了!他的人会更多的!”
郑庄公什么都没有做。
继续微微一笑道:“不义不昵,厚将崩。”
……
作为一国之君,他为何有如此底气呢?
这是因为他已经洞悉了事物的发展规律。
3.大战起,百姓倒戈
共段叔的野心逐渐显露无疑,锻造武器,制造战车,军队充实,打算挑起内乱拿下他的哥哥。
郑庄公得到消息后,只派了两百辆战车,攻打“京”城。
战争一起,“京”城百姓纷纷倒戈,帮助郑庄公打败了共段叔。
4.为什么共段叔会输?
从最终的结果来看,是因为“京”的百姓帮助了郑庄公,反抗了共段叔。
而为什么好好的日子不过,百姓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反呢?
自然是日子过不下去了,被逼不得已。
关键的问题在于。
是因为共段叔利令智昏导致的吗?难道共段叔不知道百姓过不下去日子就会倒戈吗?他为什么还敢在这种时候,发动战争?
真的是因为这个人蠢吗?
如果是,那么有一个问题是:
共段叔利令智昏,为什么其母姜武要押宝于他呢?trip118.com
郑庄公又为什么敢因此豪赌?
如果共段叔在接受城池后精心治理,那郑庄公岂不是无翻盘可能?
不,
实际上以上的问题都不是问题。
因为,共段叔必然“利令智昏”!
其原因,就出在郑庄公的唯一一手计谋上:献“京”。
……
5.阳谋: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。
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:
一个人的利令智昏造成的危害总是有限的。能让百姓倒戈的痛苦,绝对是成组织的整个治理体系的利令智昏。
郑庄公继承了郑武公的治理体系后成为了国君。
而共段叔没有继承这个体系。
郑庄公的继承来的体系十分成熟,能够治理一个国家。
而共段叔后来用的治理的体系则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体系,无法正确的治理。
在郑庄公让出“京”后。
共段叔手下的治理体系,一口气吃了一个胖子。
这就会造成,他手底下的人突然能够通过大量掠夺百姓,获得巨量的超额利益。
但同时,由于共段叔的治理体系不成熟,他没有制止的手段!
他的组织体系从未享受过一个“京”城这样大的利益冲击,全无经验!
在巨大利益的冲击下,共段叔失去了对手下的控制能力。
而手下肆意贪婪的扩张是不可持续的,他们通过掠夺“京”的百姓后有了大量利益,也有了一批自己的手下。
“京”的百姓榨不出油水后,他们为了维持自己手下的规模,就只能近一步压榨,或者近一步扩张到其他城池。
这个过程中,由于他们都是在共段叔手下办事,所以产生了另一种博弈,如果你不做,那
第56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(终章)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